来源:铁岭日报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04日
上半年,全市35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3.8%,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较一季度上升3.6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6位,较一季度前进7位,高于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从重点行业看,制造业上拉明显,上半年增加值同比增长13.2%,拉动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6.8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上拉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0.5个百分点。其中,14户风力发电企业产值同比增长36.1%。
从重点企业看,省重点监控20户企业中,牧原肉食品、国投生物、胜利牧业等9户企业增势较好,产值同比增长20.3%。市重点监控100户企业产值同比增长4.5%,31户新入规企业产值同比增长53.3%,增加值同比增长72.2%,上拉全市工业增加值0.7个百分点。
护航 确保工业经济稳增长
专人专管、常态长效。分管副市长牵头成立工业经济稳增长工作专班,在关键节点召开工作会议,推进产运需衔接、银保企对接,及时解决电力增容等基础设施配套,保障融资、用工等需求,确保企业稳定生产。
运行监测、常抓常督。每日监测规上企业用电量、每旬调度重点企业情况、每半月汇报工业经济运行态势,每月通报全市工业经济情况,督促县区做好稳增长工作。
入企走访、调研服务。市工信局领导班子带头深入企业,宣传惠企政策,掌握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将6、7月份又确定为“服务企业集中调研月”,由局领导班子带头开展调研,每周调研天数不少于两天,6月份累计调研企业133户,协调解决企业需求35件。
蓄力 引领产业优化升级
梳理核查、充实入库。建立全市工业项目库,梳理核查全市审批备案、开复工、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将新建项目及时充实到项目库中,年内计划实施技改项目93个,较去年同期增长32个。
央地合作、借力东风。主攻央企延链补链强链,谋划央地产业链合作路径,绘制驻铁央企产业地图,梳理出30户目标央企产业板块,围绕汽车零部件、风电设备配套、食品加工等重点领域谋划央地合作方向。
产需对接、牵线搭桥。主动“入圈”,开展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产业对接会、“辽品京聚”京东自营专区推广对接、投资项目与工业产品对接等对接活动15次,对接企业96户。
赋能 推动企业特色发展
分层分类、梯度培育。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3个层次梯度,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47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户,截至目前,优质中小企业发展到107户。
信息引领、数字赋能。深入企业开展入驻式服务诊断,累计诊断企业68户。川顺食品、翰德密封系统获评省级5G全连接工厂试点示范项目,推荐三峰木业等24个项目争创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
夯实根基、绿色发展。建立全市绿色制造示范企业(产品)培育库,入库企业19户,推荐益海嘉里、亚辉牧业等5户企业争创省级绿色工厂(产品)。
紧盯前沿、服务转型。建立了全市服务型制造示范培育库,入库企业20户,推荐新华阳伟业、铁光仪表2户企业争创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新华阳、铁光仪表、天信专用车、鑫丰矿业4户企业列入省级“免申即享”资金支持库。
添力 引导企业创新发展
搭建载体、引凤来栖。开展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工作,推荐卡斯特金属等4户企业争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发展到40户。
项目建设、储备动能。积极推进创新项目建设,推荐19家企业23个项目列入省2022年度辽宁省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培育27户企业的31个产品列入辽宁省工业企业创新产品目录,征集全市重大技术装备等项目21个。推荐众源医疗急救呼吸机等3个项目争创省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工程化攻关项目。卡斯特金属3项零部件攻关项目列入国家战略急需基础产品攻关任务。
校企合作、合作共赢。积极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合作院校储备库,成功帮助长天机电与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就永磁同步电动机研发需求进行首轮对接。
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工信局将继续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强运行监测;常态化调研走访、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需求和问题;科学指导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推动企业提质增效;锚定全年目标奋战三季度,确保三年行动首战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