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岭日报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9日
日前,市属国有企业集团重组改革方案尘埃落定,按照我市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和产业特点,设计“1+4”模式,即1个国有资本运营集团+4个产业板块,将原有9个企业集团整合成5个企业集团,聚力打造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显著的现代化国有企业集团。
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新征程上,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市委市政府加强顶层设计,聚力攻坚,改革先行,走出了展现国资国企“顶梁柱”担当的关键一步。
“瘦身健体”大刀阔斧
进行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
年初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国资委积极作为,在省国资委相关处室指导下,利用3个月时间,开展深层次调研走访,找准国企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形成了《振兴铁岭国企改革新突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方案》先后经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并于5月末印发实施。
根据《方案》部署安排,我市快速着手实施具体改革工作,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盘活利用存量资产、提高企业市场化运营能力为切入点,对市属国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原有9个企业集团整合成5个企业集团:
——整合农业板块,重组铁岭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整合城市发展板块,组建铁岭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深挖优质生态资源和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做强铁岭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加快发展“互联网+智慧交通”,做优铁岭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强化铁岭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资本运营功能。
在着力做大“增量”的同时,有效减少“存量”,将公投集团调整为非市属企业集团,全力投入到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工作中。
打通干部任用通道
举全市之力配齐配强干部
本轮国企改革,市委从促进事业发展的高度,通盘考虑、充分酝酿、慎重研究,对我市干部队伍从年龄、专业、特长等多个维度进行结构分析,打破地域、部门等条块界限,举全市之力挖掘干部资源,配齐配强国企干部。
通过从原企业内部专业人员择优比选和从外部优秀人才跨领域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市委从各个领域选拔了14名年富力强、高素质、高学历,敢担当、能作为的领导干部,担任重新整合设立的5家企业主要领导。在新任职企业领导人员中,有在企业担任正职工作经历的5人;“80后”年轻干部6人;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博士1人;在县(市)区政府领导班子中提任2人, 在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领导班子中提任2人。
“针对这次国企改革,市委在干部选配方面,特别是在主要领导的选配方面重视程度之高、支持力度之大、投入精力之多都是前所未有。通过这次调整,市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来源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充分体现了以更高站位落实党管干部原则,‘有为有位、无为让位’成为铁岭国企选人用人工作的鲜明标签和厚重底色。”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用好激励“指挥棒”
必保刚性聚焦重点突破难点
市国资委建立项目化、清单化工作推进机制,为5个企业集团各项改革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用好用活激励“指挥棒”。
必保刚性任务。2023年年底前必保完成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报表逐步消化,工商注册,股权变更,人员配备,二级三级企业组建,“三重一大”、内控等制度建立的刚性改革任务。
聚焦重点任务。对于盘活资产、化解债务;发展新业态、拓展新领域,并运行初见成效;创建新品牌并推广见利等方面重点改革任务,市国资委将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激励各企业集团抓紧完成,并以近期推进可能性大、可操作性强、产生效果明显为原则,为5个企业集团分别“量身定制”,列出了14项2023年重点改革任务。
突破难点任务。围绕发展中的重点、难点、亮点,在各企业集团中大力开展“揭榜挂帅”活动。聚焦债务化解、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企业发展壮大等方面的难点问题,由各集团拟定题目,下属子企业相关负责人参与,并出台具体奖励政策。通过广泛推广“揭榜挂帅”,发掘“潜藏”在国企内部的“民间高手”,群策群力突破改革难点任务,在市属企业集团中形成奋勇争先、担当作为,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良好氛围。
对于我市《方案》科学、善作善成的国企改革工作,省国资委给予高度认可,指出:铁岭市国企改革聚焦突出问题短板,下大力气推进重组整合,以管资本为主激发企业活力和国资监管效能。同时,对我市主动对接央企,谋划高质量、可靠性强项目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市国资委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党的二十大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的重大部署,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成果之上,以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勇于破局破冰,深入实施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行动,改出新活力、高效率、好机制、高质量。